寫在前面
我已經離開傳產公司 N 年…
我只有曾任職過一間知名傳產公司軟體部門的 iOS Developer,文章內皆是在這間公司的觀察或親身經驗過的情況,因此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傳產公司,也就是說並不一定每一間傳產公司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再者我也不會想要再去傳產公司工作,所以也不會有第二間的經驗可以比較了。
傳產公司的軟體部門並不是不能待,只是相對於其他純軟體公司來說它的包袱很多,也有很多規則是無法去改變的,我自己是覺得無法理解,但它就是這樣,最後就只剩下視而不見與接受二種選擇。
優點
總要先來說一下優點
準時下班
對許多人來說這個優點可以大過其他缺點,在傳產裡完完全全可以準時下班,因為打卡制度非常嚴謹,差1秒鐘就是算遲到,所以相對來說就是可以準時下班,加班當然也可以報加班費,但是你主管大概 99.9%的機率是不會幫你簽加班,所以說,還是準時下班就好,下班時間一到就可以離開了。
先前在軟體公司常常不太準時下班,通常都會多個30分鐘左右(就是有人喜歡在下班前跑來討論事情…),有些情況下要加班,有曾遇過說因為是「責任制」所以不會有加班費這種東西,這就是屬於台灣版的「責任制」,好一點的公司會給加班費,當然也是要主管同意。
節日禮品
這算不算優點? 我也不太確定,之前三節都是給獎金比較多,傳產除了獎金之外還會有禮品,端午節有綜子、中秋節有月餅、勞動節有禮品、生日的時候有生日禮物,雖然過去在軟體公司也有收過禮品,但是在傳產給的比較多,但是那些禮品實用性高不高就是另一個問題了,雖然都會事先投票,但是往往都是你覺得「這什麼鬼東西!」的禮品會中選 可能有神秘的力量在操作…。

公司制度
年資至上
不知道是不是傳產都非常看年資,職位、晉升與尾牙抽獎都會看年資,入職的賦予的職位需要用年資來看、晉升第一條件就是要滿N年、尾牙還有特別為超資深員工設立的獨立抽獎箱,生日禮品也要先滿1年才會給…等等之類的,雖然有一些是可以理解是想對資深員工好一點,但是在軟體業來說晉升這件事應該是要看能力,不是看年資,一定要滿N年之後才可以提晉升這件事,我是覺得有些疑惑…但這就是公司的規定。
無彈性
彈性制度對軟體人員來說是很習慣的事,畢竟都會要求軟體人員有「自律」的主動技能,即然要求「自律」在一些情況下給一些彈性就很正常的吧。
舉個例子「彈性上下班時間」,在現在大多數的軟體公司都有的制度,只要是軟體業的員工應該都不會覺得這樣的制度有什麼問題在,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正常,但是在傳產就是打壞公司良好體制的制度,先前辨公室離捷運站近,彈性時間就只有10分鐘,公司HR 表示,這已經是公司能給的最大彈性了,其他部門都沒有這樣的彈性規則,不應該再要求更多,直到辨公室換到上班交通比較不方便的地區後,才有30分鐘的彈性時間,HR 也表示這是公司為了你們才開先例的,你們應該要心存感激(嗯…好喔)
如果說「彈性上下班時間」是如同惡魔般的制度,那「Work form home」就是原罪般的制度,WFH 是疫情之後才比較有公司能接受這樣的工作方式,雖然現在幾乎都回復正常,且有些公司也不做 WFH 了,但是有這樣的制度當然會比較受員工歡迎,給員工較高度的工作彈性,這也表示公司是比較願意信任員工。
傳產公司為了不要對單一部門有特權若要施行 WFH 就必需要取得所有部門主管們都同意,認真說這樣的制度本來就不適用於所有的工作,像是硬體製造、需要操作機器或是需要與人面對面的工作,本來就不適用於WFH ,硬體起家的傳產公司多數主管不同意這也是正常的,只是本來軟硬體在工作就有根本上的不同,對員工的要求也不同,管理方式自然也應該有所不同,完全一視同仁的做法實在有些不太合適。
主管比員工重要
在傳產公司職任主管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年資的員工,不知道是不是這樣所以高層們都很挺主管,即使這個主管從來沒有關心過員工的工作情況,就算員工反應了問題也只是看似有處理實際上沒有處理,導致底下的員工們沒有一個人信任他,也沒有人想要理他,高層們還是會幫主管說話,會告訴你主管已經十分努力在做某些事情,即使你完全沒有感受到。
公司似乎認為只要有主管在底下的員工就自然會生出來一樣,但是,無作為也無法讓員工信任的主管,就算找來能力不錯的員工也不會想要留在此公司,剩下來的就是能接受這樣的主管的人與習慣類公務員工作型態的人,可以過的很自在。
我入職到離職,身邊的R&D同事都已經換了二批了…

團隊
心態問題
團隊合作與信任多數建立在專業底下,那要怎麼樣展現專業給其他成員看呢? 我個人認為是你的產出,PM 產出 SPEC文件、UI 產出 UI圖、R&D 產出程式( App / Web / API…等) 、QA 產出測試結果,其他 Team 的人就是看你的產出來決定與你合作的方式及要不要在工作上信任你。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公司給的薪水不到位,還是有其他原因,各團隊產出的東西都有很多問題,缺東缺西,很少能看到還算正常的產出,有種給人感覺只要東西有出來就好,內容有沒有問題不在他們的職務範圍,對於實作的 R&D 來說真的很痛苦……
學習速度堪憂
也許是因為對於產出的東西都隨隨便便的關係,在學習方面也是令人覺得很堪憂,相同的問題發生超過10次以上是很正常的事情,讓人不確定到底是真的不記得,還是認為反正其他人會去留意,自己不用特別去留意,但對於「發現問題」與「回答問題」的人來說,相同的問題一直出現是很煩燥的,都覺得可以把答案錄起來被問的時候直接播放。
詢問為什麼一直出相同的錯的時候,收到的回答有98%是「這部分會留意會改正,請給我們一些時間…」,每個Sprint(一個Sprint 二週)都會發生的相同問題,全部加一加都超過10次(10個 Sprint),這樣的時間真的不夠多嗎?
內鬥嚴重
以為自己在一般的職場人生劇場裡,結果是在大型宮鬥劇裡,說真的每一家公司或多或少都會有內鬥的情況,我先前遇過的大多數會影響產品的功能發展,但不會影響到產品的推出,至少讓使用者看到產品這一點是所有人有共識的。能鬥到不讓產品推出的情況我只有在這間傳產公司遇過,還是其實傳產都這樣,我太大驚小怪了。
對R&D 來說花了很多時間撰寫、花了很多時間調整,總算讓產品算是穩定運行,卻被用各種理由不上架,上架後不推廣,明明公司品牌也不差,但產品的使用者不到千人,然後再拿這個數字說都是R&D沒把產品做好的問題,這還真的是會讓人想要隨便做做了事,因為就算努力也沒什麼用處,得過且過就好,薪水有入袋就好。
更可笑的是,公司對於產品的要求是…
「創造使用者的良好體驗」
喔…………再說啦……

最後
離職的時候 HR 問會怎麼樣介紹公司,我說「就是傳產,如果習慣傳產文化的人可以進來,但期待它像軟體公司的管理方式的話,你會失望」
傳產公司真的很穩,且資金足夠的傳產公司更是很穩,但是缺乏挑戰是真的,習慣之後其實也沒什麼不好的,就是做事不要太認真,不要去反對任何要求,除非真的做不到,這樣應該會過得很舒服。